許主任在福智國小擔任總務主任已經三年了,看他忙上忙下,總是帶著笑容和熱誠,許多工作他可洞察先機,減少許多事後的補洞麻煩事。但是遇到無法理解的人,也可先退後一步順從對方,事後再收拾整理,他仍是面帶微笑,歡喜完成。
  甚麼力量讓他持續這種熱情和耐心呢?是先天氣質?還是後天學習?
  有一次午餐時,恰巧跟許主任同桌,問了他這個問題?他哈哈大笑,跟我說起十幾年前…….
  我民國93年就開始擔任園區種子義工,每周六日來園區「做義工」,哪裡有工作就往哪裡做,那時我心中總是認為自己很厲害,很會規劃工作,讓工作效率很好,對園區而言,自己是一個付出的角色,覺得園區需要我,自己在為園區做事,是一種付出,心中總是沾沾自喜不已。
  有一次,西北竹林區需要挖土坑埋設化糞池,就以人工的方式進行挖土,一開始就非常的順利,兩個工作天,就挖了八成的深度。接下來都是礫石,完全是要用丁字鎬,一顆石頭一顆石頭去挖,連續挖了兩個星期六、日,都還是達不到工程進度,但是沒有人提出抗議,繼續等著我們,直到挖到正確的深度。

  後來我還去學習操作挖土機,學會後,有一次在挖另一個工程時,突然領悟到原先的土坑如果以挖土機來開挖的話,只要30分鐘就可以完成了,但是師父(學校的創辦人)為了讓我有機會累積資糧,可以不惜代價及時間來等待,讓我有機會累積這份福氣。一時之間,才恍然大悟,原來師父才是施者,自己才是受惠者。來園區護持,是師父為了讓弟子有機會透過義工的行持,讓弟子成為一位義理的行持者。體會到師父的功德,施與受的角色在我內心完全翻轉過來。萬善根本從師出,我的師長不僅教我正確理路,還創辦好環境讓我實踐。從此我把自己是義務工作者的定位,轉成義理行持者。

       就是這個體會,讓許主任可以保持高度的熱誠為學校服務,為學生付出,做每件事,因為這正是把所學的教理拿來實踐的美好時刻。

園區文宣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