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老師在烘培業界26年,幾年前從職場退下來,加入園區餐食服務,成立了烘培坊,為2000多人的主食增添了健康可口的麵包食品。朱老師很希望園區學生有人有興趣來學麵包烘培,他非常樂意傳授經驗。
顏子朔在高一上學期時,班導沈老師推薦他和幾位同學參加學習烘培麵包,徐孝祺則晚幾堂課加入,後來只有他們兩人堅持下去,認真學了一年半,終於學有所成。
孝祺從小喜歡實作,覺得做出一樣東西的成就感,正好可以調劑不在行的課業。他和子朔都很想出一己之力,希望學會技術,可以支援烘培坊的人力,因為兩人在國中時曾在學校餐廳實習烹飪,親身體驗,很能了解人力吃緊,步調緊湊的廚房工作的辛苦。
烘培實習每周兩次,一次兩個多小時,早上4點到6點早餐前,餐後還要完成工作段落。朱老師做什麼,他們就學什麼,老師很嚴格,規定他們身體不可以靠著工作檯,或坐椅子,更不可以一手動,一手扶在桌上。他們通常比別人早起,工作中都是站著,一站又是2個小時,剛開始覺得很累,但是看到朱老師還有其他老師個個兢兢業業的樣子,也就打起精神跟著做。老師除了面授指導,更要他們記下每次的學習品名、流程、工作重點等,每次的紀錄,朱老師總是認真批改,指出問題,更從記錄的心得中,回饋他們鼓勵的精神糧食,這是他們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。
子朔很珍惜這份實習紀錄,有一次他寫著:「看到老師搓得非常快,他搓一盤,我才搓兩排,我希望我可以搓更快,更漂亮!」老師回應:「很好,有上進心,你可以學習老師的方式,你就會更進步,只要在自己的緣起點上努力,一定會有很好的結局,多思惟觀察,串習再串習,加油!」子朔很感謝老師的教導,學習的心力也因老師的鼓舞,不曾退失。
孝祺回憶,有一回要做大量的餐包,他們兩人很想幫忙,但做10個,失敗10個,花了一個下午,做了一箱,沒有一個成功,任他們怎麼揣摩,有個動作就是做不出來,兩人都有些挫敗感。朱老師安慰他們:「麵包店的師傅串習了很久的時間,每樣產品都做了N次了,熟習度夠,自然可以做得又快又好,初學者就應該要慢慢去練習精準度,要品質穩定,這就是最好的方法。」
子朔心目中的朱老師什麼都會,孝祺覺得老師很勤勞,身體很健壯,他可以早上4點起床,一直忙到下午,工作結束後,還可以去打球,看不出他有累的時候。令他印象深刻的是,老師為了食用者的健康,堅持不用食品添加物、化學香料,這些都不是健康的東西,他希望把健康的麵包帶入純淨的校園裡,看到學生吃得開心,安住在學校學習,這正是他想要做的事情。特別是在嚴選天然食材的限制下,朱老師的慧心巧手總能生出多種變化,更能把他們失敗的作品瞬間修成完美,這都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功力。
在這所非職業學校的普通高中,每周兩次的實習,300多個小時的學習,兩位學生居然在高二結束前,考到一個烘培證照,兩人都覺得十分意外,若不是有老師殷殷指導,還有自己堅持不退,是不可能有這個成果。感謝學校提供這個機會,感謝朱老師為他們點燃信心種子,為自己未來的生涯多了一個選擇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