莊晏瑜是福高第八屆校友,在一場兩百人餐會中,分享在福高學到的一個很讚的理念,幫助她改善了和家人的關係,也讓自己成為最幸福的人。

  晏瑜進園區就讀之前,國中為了升學考試,每天早出晚歸,和父母的互動平淡。家中還有一位妹妹,因為有亞斯特質(自閉症),學習狀況不穩定,父母幾乎把全部精神放在二女兒身上,晏瑜從小早熟,表達力好,表現比妹妹好,妹妹說話直白,晏瑜很不喜歡她,媽媽覺得國中時候的晏瑜,重視朋友的程度甚至超過家人。

  回顧福高三年,晏瑜學到了一個學校很重視的理念—觀功念恩,那是教學生用感恩的心待人接物,不管對方如何對待,不管遇到什麼狀況,都可以去感恩,去體諒別人。她學了這個方法,開始去想從小到大爸媽為她付出的其實很多,但是她從來沒有感覺。當意識到爸媽對她有很大的恩德後,晏瑜開始利用懇親日付諸行動,熱情的對父母分享在園區的所學,好讓他們放心;學校辦洗腳報親恩的活動,她用心地以行動表達感恩的心意。

  媽媽也感受到晏瑜的改變,發現她懂得問候阿公阿嬤的近況,也會關心爸爸的心情如何;此外,晏瑜更樂於分享她看到同學的優點,想要改善自己的一些壞習慣,那種急於想告訴她努力後成功的喜悅,或失敗的心情,讓媽媽看到晏瑜的成長。

  讀大學,因離家近,住在家裡,卻因價值觀和生活習慣與家人有差異,發生爭吵的次數變多。尤其爸爸對她的期望高,可能沒達到他的理想,總是想要求她做到;晏瑜也因爸爸對她的教養態度,和表達方式,令她很不滿,父女關係有惡化的趨勢。

  當晏瑜意識到和父親的關係讓自己很痛苦時,因長期在園區的生活經驗,讓她警覺到問題擺在那裡不處理,會愈來愈難解。她積極地想克服難題,除了向學校福青社團的老師求教,也會和過去在園區的朋友求救,最熟悉家裡的媽媽,更是她最佳的呼救對象,她幾次希求媽媽多留一些時間在家,母女一起找出原因,希望能破解與父親的隔閡。

  以前,只要爸爸用命令的口氣,要她去做一件事,晏瑜反抗、厭煩的情緒立刻出現。自從她下定決心要改變父女關係時,想到爸爸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人,從小到大,爸爸對她的好,關心她的點點滴滴,逐漸從封箱的記憶再度浮現。此後,當爸爸一個命令下來,她要自己冷靜思考爸爸背後的用意,再去回應;也試著去想爸爸對她的期望,無非希望女兒的生命更上一層樓,經由認真思考,晏瑜面對同樣的處境,她的態度軟化,慢慢拿掉防備心,不再討厭爸爸,而爸爸也感受到晏瑜的改變,父女之間的心結終於打開。

  因觀功念恩,晏瑜改善了與爸爸的關係,對妹妹也有異曲同工之效。妹妹說話直接,不懂修飾,過去常惹晏瑜生氣。但她觀察到妹妹看待事物比她理性,妹妹的聰慧,對她很有幫助,因此有時也會問妹妹,聽聽她的看法。晏瑜對妹妹的純善、純真,帶著一種欣賞的眼光,姊妹和睦,看在媽媽的眼裡備感欣慰。

  人我之間產生的種種痛苦,很多狀況是看到別人的過失,卻看不到對方的真心善意,若能學到觀功念恩,宛若手中握到一把開啟幸福的鑰匙。晏瑜有幸在園區學到這個方法,不斷學以致用,而改善與家人的關係,真實體會到生活中懂得念恩,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。

(園區文宣 陳瑞香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