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太極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」。在境界上,道觀裡打坐煉仙丹的道士與舉步輕盈,一動全動的太極拳大師不謀而合—太極是高深莫測,無止盡的。

    於是,太極拳有了借力使力,一兩撥千金的功夫;也有了年過古稀的老宗師。雖然學拳多年,但要練到全身放鬆,身輕氣柔的境界,仍得從平地爬起,才會到達到頂峰。

    原以為打太極是花拳繡腿,但看到園區老師穩重的下盤及翻江攪海般的氣勢,我也漸漸了解到站樁,就是學拳的基礎。

    古代打拳得先站樁三年,一站就以小時計算,現在雖也教拳,但紮實基本功卻已式微,淪為選修課。

    「不經冬風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。」

    「基礎」不僅僅是太極拳的專利,從國語到國文,從學徒到烘培師,都是建立在基礎這沉穩的地基上,沒有地基,哪來的高樓大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福智國中學生 李尚旻